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

自由電子報 - 原鄉精神?拐彎抹角反本土

自由電子報 - 原鄉精神?拐彎抹角反本土
整體而言實是患了本土焦慮症,
好像在指控一個政治上反中國的人,就不應該過端午節、不應喝豆漿、不應欣賞雲門舞集,
殊不知文化生活和政治認同可以是不相干的兩碼事。
楊渡還說,現在所謂的台灣米,不論在來米、蓬萊米、糯米,都不是台灣原生種,只有小米才是;
其實大家日常吃的蓬萊米,「原鄉」就在陽明山上的竹子湖,
由於日本人治台初期,不習慣在來米,曾在各地試驗種稻失敗,
後來(一九二三年)在氣候潮濕涼爽的竹子湖設置原種田,
成效良好而在一九二六年被台灣總督命名為「蓬萊米」,
如果照楊渡的邏輯,支持「反日」的藍色選民都不應吃蓬萊米。
個人認為尋找台灣值得效法的典範,應該「回歸到人民與土地、回歸到真實的生活」,不要管他是否與中國連結。本書其他篇章與徐宗懋的論點一樣,
批評民進黨不知效法蔣渭水、林獻堂等前輩的抗日愛祖國精神,
殊不知,台獨思想是「緣起的」,蔣渭水如果長命一點,能看到戰後國民黨的惡政,能歷經二二八事件而且沒被殺死,很可能就會成為積極的台獨運動者。
最後,馬英九認為民進黨的台獨主張是「一步步走向否定真實的台灣歷史,趨向虛無空想的錯誤」,
他認為民進黨沒有繼承郭雨新、郭國基、余登發、黃信介等人的「寬廣視野」,
實則,這四位前輩都是在戒嚴時代飽受國民黨特務監視、迫害的人,不是明獨也是暗獨,馬英九不應該得了便宜還賣乖。

沒有留言:

有影上大聲線上直播